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

校園空地,變身生態池!

 校園空地,變身生態池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圖片提供:清江國小)
    

於台北市北投區的清江國小,擁有全台北市最大的生態池!這4個生態池大小不同,仿照北部天然濕地規劃,有水田、溝渠,循環流動的水有緩有急,能看到滿江紅、水柳、燈心草……等各種不同的植物,如今生長得欣欣向榮,也吸引許多動物駐足,是小朋友最愛的地方!其實,這塊空間曾是一片荒蕪,師生都很少使用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清江國小怎麼進行「環境大變身」吧!

校園結合社區發展學會、保育團體,事半功倍         
清江國小衛生組長林淑惠老師表示,清江國小徐金章校長,也是台北市「環境教育輔導團」主任輔導員,對自然生態很有興趣,也一直很著重環境教育。清江國小原本就有成立已久的環保小組──「綠天使」,藉由社團方式,讓小朋友參與與保育相關的各種課程、活動。林老師說,其實學校一直想在校園中設置生態池,不過礙於經費、專業能力的不足,遲遲無法行動。
林老師說:「清江國小生態池的成功,可說是校方與社區發展協會、保育團體通力合作的成果!」包括奇岩社區發展協會荒野保護協會、珍古德協會都參與其中。林老師說,在設立生態池前,這塊土地上原本生長著大榕樹,雖然綠意盎然,但過度濃密的枝葉不但讓環境顯得陰暗,也阻擋了下方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陽光。因此適度修剪榕樹,成為打造生態池的環境第一步。此外,因為這塊地很久不曾使用,土壤硬化嚴重,部分區域更鋪設了混凝土,不利植物生長。在奇岩社區發展協會、荒野保護協會的協助下,校方決定敲除混凝土,改以木造架高平台與碎石面替代。如此一來,不但能減少人們活動對土壤造成的破壞,也能讓土表保持良好的透水性。校園圍牆也在此時拆除,改以原生植物的綠籬替代,拉進社區與校園的距離。

「牛踏層」生物棲地營造

學生參與水生植物的栽種
生態池工程進入尾聲時,清江國小邀請了師生、家長,甚至許多社區居民,一起參與「牛踏層」的製作。「牛踏層」顧名思義,就是模擬從前利用耕牛踩踏池底。大夥兒以腳踩踏水池底部,將泥土踩得更細、更小,讓泥沙堵住池底土壤的細縫,如此一來,就算不用水泥、塑膠布,也能阻擋池水往外滲漏。「藉著這樣的活動,也能凝聚孩子、家長與社區居民的向心力,」林老師說。之後清江國小也參加了珍古德協會的綠拇指計畫,讓校園中的原生植物種類更豐富,經過講師解說,清江國小的師生也能對校園內的植物更加了解,並學習照顧植物的方式。林老師說,明年度學校將正式成立根與芽小組,計畫讓小組的孩子負責生態池的管理與維護,也擔任原生植物的小小保母。

因材施教,讓保育變得更有趣

社區教學資源地圖──植物生態

小朋友踴躍發言
林老師表示,清江國小也替不同年紀的孩子「量身訂做」,安排不同的生態課程!一年級的小朋友,上學期由閱讀繪本的方式認識生態池,下學期則藉由彩繪、著色,學習如何觀察生態;二年級安排了生態池的介紹,讓小朋友了解前庭空地如何「大變身」;三年級更仔細地認識每一個生態池中的植物種類;四年級的小朋友學習當個小小解說員;五、六年級年紀較大的孩子,可以學習更深入的保育觀念,並學習環境維護。

從做中學,打造六星級生物樂園

生態小綠使努力觀察生態池中的生物

小朋友聚精會神努力拔野草
林老師說,其實生態池設立後也曾遇到許多困難,自己也是不斷地在摸索學習。例如一開始的池水是利用廚房回收水,但後來發現這樣的水「太營養」,造成池子優氧化;水生植物滿江紅一度生長繁盛,師生一度很開心,最後卻發現強勢的滿江紅長得太多,蓋住池面,讓沈水性的水生植物不能生存……林老師認為,自己的相關知識仍略有不足,因此買了許多參考書籍,也時常請教專家,並參與各種不同的生態課程。「因為小朋友太喜歡生態池,我常要幫低年級的小朋友換濕掉的褲子,」林老師笑著說。

但這也讓她發現,由於生態池周圍沒有架設欄杆,必須多多宣導小朋友,在沒有師長帶領時,
最好「用眼不用手」,只用眼睛觀察,更不能下水,以免產生危險。校方也立牌呼籲校外民眾不要帶自家寵物到生態池「放生」。林老師表示,帶著孩子觀察生態池中的動、植物,讓她發現孩子產生了很大的轉變。「原本有些孩子會好奇搬動石頭,無意中破壞了生態,但經過教育,孩子很快就懂得如何愛惜、愛
護環境,」林老師說。因為好奇而了解,進而產生興趣,孩子逐漸也學會主動觀察,看到不
認識的昆蟲,常跟著老師一起查書。林老師說:「師生一起觀察、分享的氣氛真的很好!」
「除了替許多動、植物打造六星級的家,我更希望孩子能對自然環境產生覺知,接著產生行動,面對環境問題,能看得更深,想得更遠!」林老師說。看看清江國小的「綠天使」網站